【天天新视野】这篇文章列举了近年日本的种种表现和令人警惕的趋势,但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来源:观察网   2023-04-07 11:06:17
A+A-

【本文来自《陈鸿斌:日本正处在“新的战前”?》评论区,标题为小编添加】

本文列举了近年来日本的种种表现和令人警惕的趋势,但对日本为什么要这么做,似探讨不足。

经历了“失去的二十年”,尤其是2011年3.11大地震后,日本国内尤其是上层弥漫着严重的焦虑,主要是基于三个日本本身无力扭转的事实: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1、人口的减少导致经济萎缩的趋势无法扭转,产生了国家将消亡的绝望情绪。日本央行2011年的报告,提出“失去的二十年”其实可分为两个十年:泡沫经济破灭后的第一个十年,国家和国民猝不及防,经济呈无控制的自由下落;但第二个十年的失去,却是在日本举国努力的情况下发生的。在第二个失去的十年中,日本的政府、企业和人民竭尽全力想扭转经济下滑势头,大力采用新技术,每个劳动力平均的生产率增长已大大超过美国,但仍然无法弥补由于人口和劳动力减少造成的经济总量停滞和萎缩。虽然采取了各种各样的促进生育措施,但无效。日本曾预测,到本世纪末,日本人口将下降到4000万左右,经济也将被韩国远远超过,成为小国。

2、被中国反超,颠覆了日本的东亚“秩序”观念。“秩序”是日本文化的核心价值之一,源自家庭的长幼尊卑,后扩大到家族、地区乃至国家之间的关系。自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胜利,直至七八十年代产业在国家间转移显现的“雁行规则”,日本已习惯于其为亚洲国家之首的领先地位。但2009年经济规模被中国超越且此后与中国差距越来越大,在日本形成了巨大的心理冲击,颠覆了从明治维新以来建立的日本为亚洲之首的“秩序”观。对中国只是恢复历史上在东亚原有和应有位置的认识,进一步让日本从上到下感到恢复前一百年“秩序”的绝望,觉得无可奈何也无能为力。

3、2011年3.11大地震的严重破坏,尤其是日本国家地震局随后做出的日本在未来十年左右还会发生与3.11同级甚至更严重地震的预测,重新唤起了日本社会对日本列岛还能存在多久的严重担忧。对天命难违天灾难抗的无力感也重新提出了“日本向何处去”的民族生存之问。

正是这三个问题产生的绝望感,使日本又重新回到了1894年、1905年和1941年,回到了在希望渺茫甚至绝望的形势下寻求生存之路的赌命状态下。

1905年,日本时任首相曾问陆军副参谋总长儿玉源太郎,如果对俄作战,胜算几何?儿玉回答,几乎必败。但若不战,必败,且日本从此沦为殖民地再无成为强国可能。

1894年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满清,1905年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俄国,1941年面对远比自己强大的美国,日本都赌了命,两次赌赢了,一次赌输了。

这说明,日本这个民族,是可能在绝望形势下赌命的。

分析日本自2011年以来的走向,要充分注意萦绕在日本高层和有识之士头脑里的这几个问题和日本在近代史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特性。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办公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